在阅读与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工作后的每一天都开始变得很忙碌,但是坚持了多年的阅读习惯并没有因此放下。每天能拿出十几分钟来阅读,不仅带给了我思考的时间,甚至能够消除一天的疲惫,重整精神。在阅读中我发现,如果想要在教师这个行业保持好职业的热情,不那么快的感到倦怠,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不过分把自己的情绪依托的学生身上。而是更加关注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事情是真正能让自己感到身心愉悦的。这样才能不至于一会儿感觉兴致勃勃,一会儿又变得沮丧消沉。除了孩子们的表现,实则你还可以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可以值得期待,往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提高你生活的幸福感。
有段时间,我都苦于如何在课堂上用自己的魅力去影响更多的孩子,让他们看上去能表现得更加乖巧、懂事。但是这往往让我更加烦恼,他们似乎“油盐不进”、“软硬不吃”。这让我想到在《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的开端,关于“失望的教师心理”中曾经提到:“监狱的存在并不是我们教育失败的宣称,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努力用自己的学识和魅力去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是我们仍需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不要妄想仅仅通过一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那样只会让你时刻感觉到挫败感。”更何况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和读书一样,效果都不是立竿见影,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会被人意识到。所以,我终于可以不再一味地关注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有没有变得更懂事,而是在我的课堂中,他们有没有真正学到些什么,有没有体会到运动带给他们的愉悦和成就感。这样时间久了,他们自然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工作后的我们才发现,教学中的很多小技巧,通常不是在大学里能学到的,而是真正到了课堂上,通过实践和思考得来的。比如在整理课堂纪律的问题上,一开始一味地想要让班级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做下一项,往往时间都花在了整肃课堂纪律上了,孩子学到的、练习的都很少。后来发觉,最好的的方法就是当大部分学生已经静下来的时候就看准时机着手进行下一项,这个时候那些心思刚要往外跑的孩子恰好可以被吸引着,跟着往下进行。而德育也应该穿插在适当的时机,而不是非要让孩子们板板正正的安静站着听你去长篇大论。再比如给篮球充气这个例子,开始上课之前,我和同事一块将体育器材室里的所有篮球都挨个充了气,做好了相应的课前准备。但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会有学生会嫌篮球气儿不足。当时下课后我就感觉很沮丧,想着又要花很长时间再去忙碌一番。这时候我的同事就告诉我,下次上课带着打气筒,让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给篮球充气,不然这次你给他们充了,下次他们还是会不满意。而且会认为这是老师理所应当为他们做的。果然经过那次课以后,他们自己体会到了给篮球充气的确不容易,而且由于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要求,这样一来大家自给自足,不仅有了一种成就感,还能推己及人理解了老师们的辛苦。
像这样的许多小经验,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去积累,去思考。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一片欢愉,一份慰藉,好让我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艺体组王慧 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