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记四(1)中队家长义工课

发布时间:2019-04-02 12:46 阅读量:1004


中国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阳春三月,繁花竞开。3月26日上午,山大附中凤凰路学校四(1)中队的家长义工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古琴课。家长义工汤冠祺妈妈邀请了古琴诸城派第五代传人朱子易先生的高足,董嫣然老师与队员们互动交流,讲授古琴的形制,构造,历史等。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探讨,争相发言,热情高涨。



  


    提到琴,自是避不开高山流水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由董老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同学们或提问,或猜测,热情参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独特的师旷,伯牙和子期。 





    古琴,作为士大夫必修课之一,大量的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诗·周南·关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曹魏的嵇康,著有《琴赋》。唐时的王维喜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刘禹锡曾有“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的幽怨。潇洒又浪漫的李白尤爱月下的琴音“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居易,常建,刘长卿……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都曾用琴入诗,可见,琴,是文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精神食粮



董老师演奏一曲《流水》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义工课在掌声中结束了。通过今天与古琴的近距离接触,同学们对古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兴趣,希望未来,通过不断的学习,能更一步的理解与深入,把这一项根植于中国人灵魂中三千余载的乐器发扬光大!

抚一曲千年的古琴,引蝶翼般美丽的向往。袅袅余音后,风起树摇,有花儿片片飞落……



【撰稿:汤冠祺妈妈    摄影:刘皓润妈妈     审稿:李蔓    编辑:刁馨芳】        

学校概况
凤凰路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走进校园,视野所及之处,环境整洁,优雅怡人。学校的校训为“求真...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济南高新区新泺大街316号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学校官网:http://www.fenghuangtd.com/
电子邮箱Emal:jngxqsyzx@163.com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
copyright 2021© 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学校 ©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鲁ICP备150454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