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儒敏谈读书》——关于古诗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5-14 17:36 阅读量:687

使用部编版教材授课以来,各种教师培训、学生培训都在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古诗文在教学中的比重有所上升,最近我们线上学习开到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就是《古诗二首》,在和学生们一起收看国家云课堂时,我发现古诗授课不外乎还是那四步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和明诗意。刚当老师那会儿,最发愁的就是古诗新授课,就像茶壶里煮饺子,诗歌内容和意境我都明白,可就是没法用学生能懂的语言说给他们听,要么就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显,感受不到送别的离愁别绪,体会不出没见过的景色到底是多么宏伟壮观。想象固然是一种好方法,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讲,我们可以通过说话训练帮学生找到契合点,但对于古诗来说,时代不同、认识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就对学生理解诗意造成困难。这四步法,只是从授课程式上解决了古诗教学的难题,落脚点还是在明诗意上,就像温儒敏先生在书中所谈“有的教案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

低段教材中选取的古诗,大多是学生入学前就已接触的内容,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比如《春晓》《静夜思》《咏鹅》,在教学时很多学生背滑句,流于形式,无法沉淀诗歌内容,此时,我们可以借助诗句中的描写进行画面想象,低段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强,表达能力弱,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我尝试让学生大胆创作绘画、手工作品,把说不出来的内容画出来、做出来,然后再把自己绘画、制作的过程说出来,一样能够起到理解诗歌内容的效果。到了二年级,我们最近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两首都是写景诗,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大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这两首诗的训练点都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那么不妨先提炼出诗句中的景物信息和颜色信息,拿出水彩笔在纸上先“临摹”一幅出来,这样说起诗句的意思,既有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有了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

线上教学时配合温儒敏先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正好我们可以通过比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对比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通过同学间相互听、吟诵的方式,再次理解、感悟诗意,一切尽在“悟”里,也能很好掌握“声断气连”这种读诗方法了。

说到“悟”字,不得不聊聊温儒敏先生在书的中后部分谈到的“那不可重复之美”——“诗的欣赏需要‘悟’”。先生以魏晋时期的古体诗入手,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并梗概而多气也。”结合魏晋是中原民族国家分裂、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周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民族融合时期,中原实力最雄厚的莫过于曹魏集团为首的曹氏家族,曹操不仅在军事上雄才大略,有重建天下的雄心壮志,而且在文学领域建树非凡,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 建安风骨 ”这一时代风格。品读这一时期的诗歌,一定要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相结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文字背后的含义,才能感悟诗歌的立体之美。

 

                                   撰稿:阴慧文

学校概况
凤凰路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走进校园,视野所及之处,环境整洁,优雅怡人。学校的校训为“求真...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济南高新区新泺大街316号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学校官网:http://www.fenghuangtd.com/
电子邮箱Emal:jngxqsyzx@163.com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
copyright 2021© 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学校 ©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鲁ICP备150454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