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韵济南之寻泉记(十三) —— 山大附中凤凰路学校二(1)龙园少年小队寻黑虎泉
2018年12月2日早8点,龙园少年组的小队员们准时在刘智远公交站集合,排着队伍,踏上了寻泉第四站——黑虎泉。
世界处处有风景,人生处处有惊喜啊,不一会大家寻到了今天的第一个宝- -对波泉。泉池西临一小亭名曰对波泉亭,队员们立马聚了过去。沿着小路队员们发现了第二个宝,乃是有名的“ 五莲泉” 。五莲泉泉池高出河面约半米,池底泉眼甚多,较大者有五个,水泡成簇,升于水面破裂,溢出池外,似五朵盛开的莲花,故名。
过了前面的小桥,沿着指示牌,队员们向赫赫有名的黑虎泉方向探去。沿着河南岸一直往东,大家寻到了第三个宝-黑虎泉。
传说黑虎泉因“水激柱石,声如虎啸”而得名。看着清泉经三个石雕虎头涌入方形泉池内,立刻想到了诗句中所描写的“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的特有声貌。黑虎泉由泉源和泉池两部分组成,泉池南侧3米处就是泉源,虽然下面的泉眼很不显眼,但老济南人知道这里是黑虎泉的魂。黑虎泉最大涌量约4.1万立方米/日,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诸泉中居于第二位。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标高27.88米的石雕兽头口中喷出,形似瀑布,然后泻入长约13米、宽9米的石砌方池中。此兽名曰霸下,传说为龙王之六子,性好喜水,常栖水边。如今,黑虎泉已成为济南“环城公园”的一大胜景,与解放阁高低错落,相映成趣。队员们围绕在泉池边上,忽闪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听着大人讲述着泉的历史和地位,观赏着居民接泉水的情景,模仿着鱼儿在泉里嬉戏的样子和伙伴们分享着自己的新发现、新收获。
队员们在黑虎泉前合影留念后追逐着要去寻找新的“宝藏”。不一会孩子们看到了两巨虎,一铜一石,坐落在泉源东侧,这两只巨虎于1991年金秋季节,使黑虎泉锦上添花,呈猛虎下山之势,好不威风。
大家继续前行,竟然寻到第四个宝-“玛瑙泉”,队员们驻足片刻,跑过白石桥,来到护城河北岸,寻到了第六个宝-白石泉。白石泉水清澈见底,让人顿感赏心悦目。队员们翻过几座“山”,越过几条“河”,沿着崎岖的“峭壁”,竟也寻到了第七个宝-“九女泉”,这下小女生可是乐开了花,对员们盘坐在湖心的岩石上,嗅嗅身旁的野菊,看看水中的游鱼,谈谈身边的趣事,聊聊当前的新闻时事,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国民素质的提高还看我少年矣!队员们为自己是泉城小学生感到自豪,增强了爱泉护泉的使命感,更体会到了此次寻泉的意义。
寻泉结束,但队员们意犹未尽,家长们索性带孩子到解放阁参观革命纪念馆。进了纪念馆,已然收敛了神采飞扬的表情,个个变得严肃认真起来。观看英雄事迹,瞻仰烈士遗物,为牺牲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行程结束,大家解散各自回家。仲怡佳、朱晓昭和夏燚三名小队员继续组队,步行到公交站牌。归途中偶遇了银杏树林,队员们捡着银杏叶,讨论着银杏树,“银杏树叶漫天飘,金黄谷穗笑弯腰”,嬉笑打闹的孩子中竟有人做起诗来,此番孩童不可小觑矣。
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寻泉之旅在小队员们的恋恋不舍的道别中落下了帷幕。
撰稿:二(1)中队仲怡佳妈妈、朱晓昭妈妈
摄影:二(1)中队队员家长
审核: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