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诞生记 ——山大附中凤凰路学校组织别开生面的地体融合课
2018年10月23日下午,原本普普通通的一节地理课,在地理赵蕊老师和体育王慧老师的共同组织下,七八年级的孩子们共同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地理体育融合课,孩子们戏称其为“地体课”。
上课铃刚响,孩子们就已经精神饱满地在场地上站好队,等待这节课的到来。看到场地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器材,孩子们忍不住兴奋起来。王老师一边整队,一边告诉大家,这节课将是我们凤凰路学校首届最强大脑的角逐现场。孩子们听完瞬间安静下来,什么?最强大脑?难道这不是一节单纯的体育课吗?王老师接着告诉他们,今天的活动将会由多个关卡,从体力、脑力、心理、战术等多个方面考察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只有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挑战的团队才能获得我们的“最强大脑”的称号。大家一时来了兴趣,猜想老师可能设置的各种关卡。
今天的热身活动也一改往常的模式,大家随即分成几个组,就场地开始了折返跑接力。足球场上的草皮分界线就是我们的折返点,孩子们一点即通,随着一声哨响,每组的第一名队员快速跑出去,摸到分界线后迅速返回起点接力。下一名同学也不敢放松,随时准备出发。孩子们看到许多老师都在场边给自己加油,比平时表现得更加卖力。精彩的"地体"课马上开始了,王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后,详细地给孩子们介绍了任务流程。接下来按照已经分好的组别,每位成员在各自的任务区域内站好,待我们的小裁判就位后,随着王老师的一声哨响,最强大脑的比拼就开始啦!


只见一组和二组的第一名同学按照要求在努力完成排球原地自抛自垫任务,远在对面的第二名成员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1、2、3、4、5”完成!第一名同学快速跑到对面篮球底线下的队友那里与其击掌。第二名同学蛇形运球通过标志桶后,按照要求在规定区域内上篮或投篮。只见孩子们因为紧张,一次不进,两次不进,旁边的同学着急地喊着加油。终于进了!
当他跑到第三个同学那里击掌接力,最难的一关——中国行政区划地图的拼图任务开始了。活动的规则是如果超过三分钟还没有完成任务的话,整组的成绩就按无效处理,因此第三名同学的压力很大。早在一周之前,赵老师就布置了拼图练习任务,但今天在大家的注视下难免会觉得紧张,有些学生的额头上不禁冒出了汗珠。
第一组完成!随着最后一名同学与第一名同学的击掌,王老师大声喊出第一组第一轮的成绩,“2分29秒30!”第二组的学生也紧随其后,抢在三分钟内完成了任务。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大家接下来的比赛就更加顺利了。第二轮进行之前,王老师告诉大家在标志桶下面藏着新任务。孩子们欣喜地找到了藏在标志桶下面的神秘器材。“啊!是跳绳,这个简单!”没等大家反应过来,王老师便要求第二轮的第一名同学要快速完成20个跳绳并原地“大象捏鼻子”的姿势旋转5圈才能出发。孩子们这下可热闹了,裁判一圈一圈数得仔细,转完圈后的选手们一个个东倒西歪,连跑直线都很困难,这让其他组员笑得合不拢嘴。
就这样大家轮流完成了第二轮的所有任务。中间有的学生在投篮环节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始终不放弃,因为知道自己的队友还在等待着自己;有的组员直到时间停止依然不懈的在努力去完成拼图。就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尾声。
随着最后一支队伍完成比赛,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王老师和赵老师迅速将裁判员的记录拿到手中,按照完成时间的顺序将八个组按名次排列好。最终由王老师为大家宣布这次“最强大脑”的角逐结果:获得第三名的是第七组,获得第二名的是第一组,而获得冠军的是我们的第六组。前三名的所有组员都获得了地理老师精心准备的奖品,一只精美的地球仪,希望孩子们轻轻拨动地球仪的同时,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这次活动七八年级一起参加,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融合,希望同学们打破年级界限,助推学长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互帮互助。本次融合过程中,任务并不难,但是孩子们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同时这次与地理拼图的结合也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枯燥的课本知识也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彼此的友谊。跨年级、跨学科的融合我们一直在做,期待更精彩的融合课程。
撰稿王慧
审稿殷瑾瑾
摄影李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