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游记 -孔孟线靳雨东
第一天-出发(10月1日)
今天阳光明媚,心情分外好。清晨五点我就起床,洗漱完毕,整装待发。六点十分爸爸就陪着我来到了山大附中洪楼校区,来参加学校组织的为期四天的自行车之旅。
为了这次自行车之旅,我可是准备了好久。经过层层选拔,体能测试和自行车技能测试,我都顺利过关,最终于成为参加这次骑行之旅的一员。
清晨来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引下领取了队服并再一次复习了骑行手势,并由董校长给我们这次骑行之旅发表出发致辞,他鼓励我们在骑行中要不畏艰难险阻,努力拼搏,并预祝我们顺利凯旋。带着校长的鼓励和祝福,带着满身的兴奋劲儿,我们出发了。我们一行共22名同学,都是第一次骑行出济南,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就像脱了僵的小野马在草原上奔驰。
我们这次骑行选的路线是孔孟线,全程420千米,是诸多骑行线路中较短的,但却是骑行难度较大的线路。这一点在今天下午的一段十公里常的缓坡中得到了验证,不过幸亏有老师和同伴们的鼓励我们共同克服了难关,一起顺利通过了最难走的路途。当我们一起挥汗如雨翻山越岭的时候,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让我永远记住那句话:一个人骑车可以骑得更快,但一群人骑车可以骑得更远。
苦尽甘来,骑行过路上的沟沟坎坎,我们中午终于到了灵岩寺附近,并吃到了香喷喷的柴火炖鸡,我吃了三个馒头,感觉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啦。
饭后下午刚出发不久,我们就遇到一个长达十多公里的缓坡,骑行过后腿部十分的胀痛,不过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拉伸,疼痛缓解了不少。越过山坡,我们一路骑行到了大汶口,也就是我们今天休息的地方了。
第二天骑行(10月2日):
“啊,好累啊!”我一下子扑到在床上,这便是我今天完成骑行到达旅馆后的第一个动作。
今天是我们自行车之旅的第二天,经历了第一天110多公里的骑行,今天我们更加有经验。今天早上我们从大汶口出发,中午到达曲阜,上午的骑行是有些枯燥的,我们的车队一直在城郊行进,后来随着车队逐渐进入曲阜市区,街道也渐渐繁华起来,路边也有了许多商铺。
今天下午我们到达兖州,穿过了一片十分震撼人心的塌陷区。据老师介绍,兖州盛产煤矿,地下的煤挖走之后不及时回填,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地面重量的加大,就发生了塌陷,紧接着地下水涌出,将楼房淹没,就造成了这种景况。我们骑行这里时,视觉上的震撼远超我们的想象。道路两侧到处是水,我们的骑行像是在湖中骑行,到后来甚至是无法骑行,只能推行。我们左侧是呼啸而过的大型车辆,右侧是深不见底的水潭,水潭中还时不时出现只剩瓦片屋顶的房子以及被淹没了一半的楼房。眼前的景象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分索取一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
第三天骑行(10月3日):
伴随着几声清晨的鸟鸣,我睁开了双眼,啊,又是明媚的一天。
今天是我们自行车之旅的第三天,我们今天的行程较短,总共计划骑行70千米,上午20千米,下午50千米。我们上午7点集合,8点吃完早饭后就进入了兖州博物馆参观。该馆始建于1984年,新馆于1994年建成,占地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其中主展楼建筑面积为7800平方米,为汉唐风格的斜面大屋顶式建筑。四角各有一个汉阙。博物馆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下第一剑厅,里面陈列着一把长约7.8米,重约1.5吨的剑。它被誉为“神州第一剑”或“天下第一剑”。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骑行了20多公里到达了中午吃饭的地点,今天的午餐比较有地方特色,吃的是三大盆的羊汤。每个桌上都上了三盆羊汤和2盆牛肉汤。我们吃得十分过瘾,有位老师竟喝了12碗呢,真是补充体力和能量了吧。
第四天骑行-返回(10月4日)
今天是骑行的最后一天,我们从肥城返回济南。今天的行程较为松缓,我们中午就到了长清,在长清商业街吃了兰州拉面,开始了行程最短却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段行程。
这个下午的骑行也是我们为期4天的骑行中感觉最为劳累的一段时间,我们在市区中反复的加速和减速,期间有相当多的红绿灯以及行人的穿插。
经过艰难的跋涉,我们一行终于在下午3点多抵达了山大老校,稍作休整后我们进入了附中校园,在这里,老师和家长们为我们隆重举行了胜利凯旋的欢迎仪式,结束了这次难忘的骑行之旅。骑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仍意犹未尽。
“千里之行,始于轮下”。这次骑行虽然结束了,但骑行带给我们的感受和经验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一路骑行中老师和同学们那种努力拼搏和团结奋斗的精神也将永远鼓励我前行。只有走出去,才知道世界有多大。如果有梦想,就带上灵魂出发吧!